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不久就席卷全国,于是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这场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处于下风,新思想的传播与流行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威胁日益加剧。虽然新文化运动主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学,但传统绘画也受到波及,尤其传统中国山水,备受批判,中国绘画革新势在必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就认为中国绘画从明朝时期就停滞不前,甚至是衰落,后来他在为《万木草堂》的序言中写道:"中国画到清朝时期已经衰落,难道只有衰败。到现在郡邑没有听说画人的。"他举了几个例子,临摹四王、二石的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难道又能传给后代,如何与现在欧美日本争胜呢?……如果仍然守旧不变,旧中国画学应就灭绝。"由此可见中国画当时的处境十分的困难。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第六卷1号,发表了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篇是吕征的《美术革命》,此文要求《新青年》杂志要以"引导美术革命为己责"。另一篇是陈独秀回答吕征而写的《美术革命-答吕征》,在这篇文中他说:"要想使中国画得到改变,必须革掉"四王"的命……所有人都用临、摹、仿、托四王的绘画,一味的复古,几乎没有人自己创作绘画,四王在中国绘画留下了如此恶劣的影响。像这样一味的学习推崇正宗,像这样的一直盲目崇拜的偶像,要是不打倒的话,就难以输入西方的先进绘画,必然成为中国画的最大障碍。"此时已有人提出了要改革中国画,以及如何改造中国绘画的方法。
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这一席话,主要是振兴中国绘画,反对一味的仿古、摹古,对当时的现状可谓是针砭时弊,对当时的画家造成了较大的震惊。民国时期,由社会变革导致的绘画变革是史无前例的,这场变革同时也使中国画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也填补了中国绘画的些许空白。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
上一篇:重庆教师招聘:与球有关的几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