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 | 备考QQ群:820473978 | 备考课程:三年直通协议
———————————————————————————————————
给大家整理了中医知识:脾胃系病证之腹痛,各位同学赶紧复习吧!
在考试中,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疾病-腹痛这部分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到的考点内容也比较多。把这部分的相关重要考点内容给大家进行了总结,方便大家进行记忆。
1.腹痛的概念,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
2.腹痛的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外伤致瘀。
3.腹痛的病机:机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失养,“不荣而痛”。
4.腹痛的病位: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
5.腹痛相关的经脉:足三阴、足三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
6.腹痛的病理因素: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7.腹痛的病理性质:寒、热、虚、实。
8.腹痛的辨证要点:担首辨缓急,次辨性质,再辨部位;寒痛:暴作拘急,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遇热则减;热痛:脐腹作痛,时轻时重,痛处感热,或伴便秘,得冷痛减;实痛:疼痛暴作,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9.腹痛的治疗原则:多以“通”字立法,根据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
10.实痛者:急则治其标,宜“通”,调血以和气,调气以和血,可为通。
11.虚痛者:助之使通,寒者温而通之,下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
12.腹痛的证型包括:寒邪内阻、湿热壅滞、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
13.寒邪内阻腹痛,症状:腹痛拘急,感寒痛甚,得温痛减,口不渴饮,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便稀或便结+舌淡,舌苔白腻,脉沉紧;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代表方:良附丸+正气天香散。
14.湿热壅滞腹痛,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结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代表方:大承气汤。
15.饮食积滞腹痛,症状: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泛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便秘+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代表方:枳实导滞丸。
16.肝郁气滞腹痛,症状:腹痛胀闷,疼痛不定,痛引少腹,或痛窜两胁,时发时止,嗳气、矢气后则舒,遇忧思恼怒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17.瘀血内停腹痛,症状:腹痛剧烈,痛如针刺,疼痛固定,久而不愈+舌紫黯,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
18.中虚脏寒腹痛,症状:腹痛绵绵,时发时止,喜暖喜按,形寒肢冷,神疲无力,少气懒言,纳差,面色无华,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代表方:小建中汤。
19.保和丸在中医内科中常用在以下疾病中:胃痛,痞满,呕吐,泄泻。
20.理中丸/汤在中医内科中常用在以下疾病中:呕吐(脾胃阳虚):理中汤;呃逆(脾胃阳虚):理中丸。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加以熟记。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