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与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二)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八、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2.思维的类型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九、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一)情绪的分类:
1.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十、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斗争的四类: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三)意志品质的特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十一、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一)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二、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引发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动机的激励功能。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