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动机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2)根据内容和性质可分为正确和错误的动机;
(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
2.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3.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答:(1)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2)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
(3)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
(4)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
4.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
答: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类型有(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
运用:(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5.简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答:焦虑对学习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材料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
6.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
答:(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
(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
(4)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
(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掌握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
(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7.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8.简述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
答: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有(1)能力分班或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5)程序教学。
9.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答: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确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10.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
答:(1)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竞争,获得必要成绩,追求更高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4)鼓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6)善于使用外界的学习资源;(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