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教科书的内容首先必须是科学、可靠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教科书的科学性是基础,教科书的思想性应寓于科学性之中,要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要使他们能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的普及,其教科书应力求基础,所以在编写时要选择社会需要、适于学生学习、难易适度的本门学科的基本事实材料、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阐明学科基本结构。另外,在保证基础性的同时,教科书的编写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考虑到教科书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地区、学校的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每门科学都有自身的系统性,编写每门学科的教科书必须考虑到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但是一门学科不是相应科学的缩写本,它必须把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法的要求统一起来,使科学知识在叙述和逻辑上得到合理的安排。
4.理论与实践统一
要处理好理论与事实、观点与材料、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教科书内容要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加强实用性,使学生能较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科书编排的形式是按照心理学、卫生学和美学的观点提出的。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精练、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和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