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评价、接纳自己。
2.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
3.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
4.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5.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6.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个体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和价值实现的程度、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1.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
2.评估性会谈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这种会谈法的优点有: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此外,观察法、自述法等也是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其中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