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凤凰楼信息茶楼_400元4个小时快餐电话,附近100元联系电话号码,300元四小时服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 > 面试资料 >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要考点(十)
2020-05-29 14:51:44admin
【想象与表象的概述】

一、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1.想象的种类

(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2.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3.想象的加工方式

(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

(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

(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完成作业,必须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活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经历的增长,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个体的想象从空想到理想,内容越来越趋于现实,且理想也越来越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

(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由于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独创的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二、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和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

    近期讲座

    课程章节 课程内容 播放时间 课程时长 观看入口
    行测 判断推理 2024/7/27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行测 判断推理 2024/7/28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行测 判断推理 2024/7/29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行测 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4/7/30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4/7/31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4/8/1 直播+回放 点击进入

    新公教育

    新公教育公众号 (cqxgjy)

    点击关注 点击关注

    热门招聘 备考干货 实时互动
    实时更新 关注查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