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类型、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功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的概念。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人的关系。人类的可教性、人性与教育、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社会要素与教育(第三节详讲),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
第二节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任务的综合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现代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
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
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概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正规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德育的实施
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三、德育的实施途径
德育途径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