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2.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a.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b.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2)建立素质教育机制
a.充分发挥政府作用。b.加大教育督导力度。c.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d.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a.改革内部管理体制。b.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c.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4.素质教育应避免哪些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息和毅力。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种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这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理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并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际宰魑兰鄣氖侄?,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是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内容,请访问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