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 | 备考QQ群:949439669 | 备考课程:三年职通协议班
———————————————————————————————————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两百九十八年。
一、科举制度概述
1、隋朝时期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朝时期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科。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疲苫实巯纶偈本傩械目际猿浦瓶?。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频闹饕颇俊?br />
(1)唐太宗时期: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
(2)武则天时期:武则天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始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时任用高官(吏部侍郎)主持考试,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
考试内容。
3、宋朝时期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从四书五经取题,强调须以朱熹的集注作为准绳,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二、科举考试程序(明清时期)
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会试和殿试属于一级,都是中央考试。
1、院试: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
录?。和ü晔裕闯莆?ldquo;生员”,俗称“秀才”。
2、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秋闱”,每三年一次,秋季在省城举行。
录取;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通过者,在省城内举行庆功宴。文科自唐朝起称鹿鸣宴,武科称鹰扬宴。
3.会试和殿试(中央考试)
(1)会试:会试又称“礼闱”“春闱”,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乡试后一年春天。
录取:会试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2)殿试:会试后,贡士名义上再应由皇帝亲自主持。
录?。旱钍猿霭穹秩祝患孜徒考暗?,一甲只有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三甲内的都泛称“进士”。
殿试录取者设庆功宴,文科庆功宴在宋朝时称琼林宴,明朝称恩荣宴,武科称会武宴。
三、科举制度相关诗作和成语
连中三元/三元及第:指一个人科举考试中身兼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即解元、会元、状元。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残句》
春风得意马蹄尽,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明《琵琶记》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处。——范公偁《过庭录》
【中公解读】对于科举适度的相关知识点,多为识记性的考察方式。题型设置可简单可复杂,总体来说,难度一般。
【试题演练】
1.(单)我国到了明朝时期已形成完备的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A.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
D.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答案】D。解析:明朝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科举考试制度,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县级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是童试的第三级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又叫“秋闱”,是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称为“举人”?;崾杂纸?ldquo;春闱”,是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称为“贡士”。殿试也是国家机考试,由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称为“进士”。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常识积累:科技常识
下一篇:常识积累:中国航天成就总结